操作

分享

评论

0

普洱茶越陈越香是有界限的

2020-08-12 

普洱茶,又名大乔木,作为中国历史名茶,起源可追溯到周朝。普洱茶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主要有:下关沱茶凤凰沱茶普洱熟茶普洱生茶滇青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凤凰沱茶

普洱茶在陈放的过程中是会慢慢的向理想的方向转化,而这个转化过程也并不是无止境的,就想一个抛物线一样,随着存储的时间它的品质和滋味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进入一个最高点,但是,之后也就会慢慢的下降了,存储时间太长,茶的味道就会变淡了的原因。

普洱茶陈化的转化期特点:

我们要知道普洱茶在什么时候最好喝,就必须知道普洱茶转化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特点,接下来就给大家说一说!

生茶

普洱生茶新茶茶汤黄绿,青味重,依据原料不同,可能兼有甜香、苦涩等不同的表现。新茶放3-10年之间,茶汤微妙地变化着,越见黄红,青味不再那么重,隐约有密香,苦涩感也会减轻。转化出明显效果,大致是10-20年间,茶汤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黄褪去变红色且显浓稠滑口,青味尽,蜜甜香显,陈香味初现端倪,茶汤苦涩几乎消失,哪怕有也能极快化掉,叶底由黄色变黄带褐。20年之后,可算是转化后期了,茶汤深红,漂亮得如同上好的红酒,果酸味现,陈香十足,无苦涩,汤滑浓入口即化,茶饼黑褐油亮,叶底浅褐色。

以上普洱陈化过程在现实中得到过充分的验证,这与普洱受小众关注起到成气候的时间跨度差不多,从这个角度看,普洱确实是越陈越香,魅力十足的。

熟茶

新熟茶因为经过渥堆发酵,因此,这个时候的熟茶闻起来会有一股堆味,茶性也有些燥热。熟茶和生茶的转化时间也大同小异,只是两种茶的茶性不同,因此,味道也会有所不同。熟茶在陈放3年之后,茶的堆味就会褪的差不多了,内置物也趋于稳定沉淀,香甜醇滑逐渐显现,此时的熟茶,可细品其味,感受时光带给它的缓慢变化,清甜甘香,醇滑细腻,缺陷慢慢隐去,茶性由燥热朝着温润转变,偏寒体质适宜常饮。10年之后是熟茶最值得品饮的阶段,因为这个时候的熟茶进入了稳定而缓慢的转化期,茶性温和,滋味醇厚,甘甜可口,香气纯粹,甜滑细腻,饱满丰润,养生功效也比较强。20年之后的熟茶和生茶一样,也进入了转化后期,熟茶的色香味等五项指标俱全,这个时候的熟茶香气很足,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被称为“古董茶”。

有关研究表明,自然贮放1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减少为13.94%,贮放2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减少更多,仅为8.98%。普洱茶的品质形成需要一定的贮存时间,贮存时间的长短,也决定了普洱茶花色的形成。

普洱茶存储注意事项:

我们知道普洱茶如果想存好,就一定要注意自己存储普洱茶的方法,如果存的不好的话,普洱茶就不是陈化过度而是存废了。

一般来说,对于普洱茶的存储,只要不受阳光直射或雨淋、环境清洁卫生,通风无其他杂味、异味即可。如存放数量多,可设专门仓库保管;如数量少,个人在家中存放,可用陶瓷瓦缸存放。将普洱散茶、紧压后(折去外包装)直接置于缸内,封好缸口避免异味侵入。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相关标签:普洱普洱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