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探访良溪罗氏柑普茶第六代传人罗沛贤

2020-06-24 


网讯:)柑普茶是以普洱茶和柑制作而成,具有化痰、止咳和消滞提神的功效,它的发源地就在广东江门,发明它的人是江门棠下镇良溪村道光进士罗天池,距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记者近日走进柑普茶的发源地——人杰地灵的江门良溪古村,探访了良溪罗氏柑普茶第六代传人罗沛贤一家,了解到罗氏柑普茶的制作过程和其背后的故事。

良溪,又称“蓢底”,后又改称“良溪”,意为“良才大用,溪水长流”。南宋初年罗贵率领36姓97户人,从南雄珠玑巷迁徙至良溪,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良溪村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至今保留着正月十五抢炮头,农历六月十三梁真君诞,十月一日舞火龙等民间习俗;广为流传的有罗贵南迁、梁真君传说、罗天池始创柑普茶等等。村中历代英才辈出。2006年良溪古村被广东省历史学家誉为“后珠玑巷”,2014年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罗氏柑普就源自于这人杰地灵的良溪乡村。

罗沛贤的家在良溪罗氏大宗祠旁,他的屋子里堆着大大小小的用塑料袋包装好的罗氏柑普茶,他告诉笔者,这些都是在仓库发酵了两三年后才拿出来泡茶喝的,不然不够醇香,他泡了一壶柑普茶给笔者品尝,一股淡淡的陈年柑子皮味和普洱茶混合的香味直透鼻孔,才喝了几口,便觉得咽喉舒畅顺滑。

罗沛贤的妻子李慧娟告诉笔者,被誉为“粤东四大家”之一的罗天池于道光年间在云南辞官回棠下良溪,并带回了很多当地的普洱茶,在一次感冒咳嗽中,罗天池发现陈皮汤泡普洱茶对咳嗽痰多有奇效,自此之后,他形成了每喝普洱茶都加陈皮的习惯,后来,为了方便冲泡和易于储存,他便制作了柑普茶。在罗天池的宣传和影响下,柑普茶在良溪流传开来,之后又传到鹤山、新会、开平等地,流传至今。

“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于今年5月26日刚刚被批准为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正在申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沛贤从家里拿出政府刚刚发放不久的通知批文,自豪地告诉记者,罗沛贤1963年出生,他从小跟从家人学习制作柑普茶工艺,技艺精湛,他介绍,罗氏柑普茶的主要原材料是云南普洱茶和新会柑,这两种原材料虽很普遍,但不是每一种普洱茶与新会柑的结合都能制作出罗氏柑普茶,这选材的奥妙、制作及晾晒时机都是罗氏柑普茶时代相传的秘密。现今罗氏柑普茶仍然延续着传统手工制作方法:首先,将鲜采的新会柑洗干净,用圆管在柑的上部切开柑口,掏空果肉,晾干,然后将特别精选的普洱茶塞实整个果囊,再盖上刚割下的柑皮,将果子恢复原状,把填充好的柑普茶拿到室外晒干,最后将柑茶一个个绑成串挂起来以便保存。由于罗氏柑普茶采用天然生晒,茶汤不火不燥,效果更加显著,而且冲泡后的果皮表层仍保持采果时的色泽。因此,从采摘原材料到制作乃至自然天气,哪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罗沛贤说,由于良溪古村制作柑普茶是采用传统手工制作,过程复杂、耗时长,年轻一代都不愿意靠制作柑普茶为生,因此现在只剩下罗沛贤一家十几个年纪较大一点的长者还在坚持传承祖辈留下来的手工技艺,其中罗沛贤的94岁的母亲也在其中,多年来他们家的柑普茶一直停留在自用或馈赠朋友,如今政府支持,他们也开始在良溪建立了柑普茶加工场,改变过去家庭作坊制作产品的方式,希望能够把将近两百年的传统产品规范化、市场化。

据了解,罗氏柑普茶是良溪古村落“后珠玑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良溪人独特的茶文化。罗氏柑普茶也是良溪人心中的乡情,是良溪古村“侨乡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贸易文化的一部分,对研究江门乃至岭南风俗饮食、保健文化源远、地方民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罗沛贤一家人都希望这项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他们手中发扬光大。(完)



柑普茶,它用广东新会大红柑或小青柑和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普洱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茶,是普洱茶的一种。其特点一是入口甘醇、香甜,有独特的花香味和陈香味,这是由于新会柑的果香味特别,普洱茶长期吸附了柑皮的果香味所致。二是保健作用突出,发挥出新会陈皮“理气”的功效。

柑普茶采用纯天然的新会柑(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般采用未成熟青柑除去果肉和云南普洱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原料,在没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经生晒,半生晒制作而成。



相关标签:柑普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