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韦洁群

2020-08-12 

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韦洁群,在六堡茶制作领域,不是传奇,却胜过传奇!

韦洁群对家乡六堡镇黑石村的原生态农家茶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来,一直坚守乡间苦心钻研、制作和传承传统六堡农家茶,并因此在2009年获得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的殊荣——黑石山峦间的执着坚守

谷雨时节,我们慕名前往苍梧县六堡镇大山深处,寻访被乡亲们尊称为“群姐”的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韦洁群。

在久雨初晴充满乡土风韵的塘坪村,在若隐若现云雾缭绕的黑石山峦,在两树拥抱绿荫婆娑的百年榕树底下,群姐的家以及由她一手建造的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就坐落在这里,而在不远处,至今还保留着清中后期嘉庆、道光年间留下的那一片青石砌筑而成的老茶园。

走进群姐的茶室,就像走进六堡茶的世界:箩筐、竹篮、簸箕、木桶、干葫芦等五花八门的盛茶器具古色古香,茶芽、茶梗、茶壳、茶花、老茶婆、社前茶、明前茶等名茶品种琳琅满目,置身其中,但觉茶气袭来沁人心脾。捧着群姐精心泡制的六堡农家陈茶,慢斟细品间满齿留香。此时此地,我们才悟出了些许一些老茶客喜欢喝原生态黑石山茶的缘由。

六堡镇黑石山高温多雨,终年盖雾,特殊的气候和土壤,造就了六堡茶这一独特的地方品种。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生于六堡长于六堡未满20岁的群姐,已经开始随老一辈制茶师学艺了。由于勤奋好学,她很快就掌握了传统的制茶技艺。对原生态“土茶”的钟爱 ,让群姐此后一直坚守乡间。她行走于纯净的黑石山岭,采用六堡原产茶青,苦心钻研和制作传统六堡农家茶。近年来,六堡茶产业呈现出复兴的势头,群姐也及时抓住商机,大力传承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

六年前,群姐在黑石山承包一方山地种下当地优质树种,发展六堡茶种植和加工业。近年来,她种植的六堡茶产量不断扩大,但是,依然未能满足茶叶加工生产的需要。由于群姐信誉好,附近的茶农都喜欢上门卖茶青。然而,群姐对茶青的要求甚高,她认为选茶青一要看手感,二要辨汤色,三要观察茶园土壤,为了保证春茶品质,她还严格要求茶农只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而在传统制作工艺的推广方面,她更是颇费苦心。每逢春茶上市,群姐就会办起培训班,在十里八乡招收新学员,采茶、杀青、初揉、沤堆、复揉、烘干、分类、发酵、干燥、上蒸、陈化……六堡茶制作的传统工艺,她毫不保留地向乡亲们一一传授。

执着和坚守让群姐得到了回报。2009年6月,群姐荣获“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称号,成为广西惟一获此殊荣者。采访时,我们细心观察群姐所揉制的茶叶,几经翻炒搓揉后竟卷成了一粒粒的螺状,可见其“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并非浪得虚名。

如今,50多岁的群姐,最大心愿就是将六堡茶的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多年来的诚实经营,使群姐赢得不少的回头客,北京、上海、广州、南宁甚至粤港澳地区的茶商都向她发来订单,她的产品已出现供不应求的良好势头。今年,踌躇满志的她计划增加十个传统工艺制作炉灶,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外,群姐还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借助六堡茶文化打造农家乐旅游项目,腾出几间客房,酿好几坛美酒,在茶园养好土鸡,在周边围起菜园,专门接待各方来访的嘉宾,让客人吃住在农家,并亲身体验种茶、采茶、制茶、品茶的无穷乐趣,在学茶技、观茶道、品茶韵、赏山景中加深对传统生态六堡茶的认知。 

六堡茶简介

广西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种名茶之一。广西六堡茶的传统包装一般采用竹篓,以便于茶叶的内含物质在贮藏期内继续转化。为了便于存放,广西六堡茶成品有压制加工成饼状、砖状、沱状、金钱状、圆柱状等,也有散装。

六堡茶不同等级茶评

特级:

形状:

紧细、圆直、匀整

色泽:

黑褐、黑、油润

汤色:

深红、明亮

香气:

陈香纯正、有槟榔香

滋味:

陈、醇厚甘和

叶底:

褐、黑褐、细嫩柔软、明亮

一级:

形状:

紧结、尚圆直、匀整

色泽:

黑褐、黑、油润

汤色:

深红、明亮

香气:

陈香纯正、有槟榔香

滋味:

陈、尚醇厚

叶底:

褐、黑褐、尚细嫩柔软、明亮

二级:

形状:

尚紧结、尚圆

色泽:

黑褐、黑、尚油润

汤色:

尚深红、明亮

香气:

陈香纯正

滋味:

陈、浓醇

叶底:

褐、黑褐、柔软、明亮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