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红工夫

湖北宜昌、恩施红茶全发酵
亦称“宜红”,中国主要传统工夫红茶之一。

全称宜昌工夫红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宜红问世于十九世纪中叶,当时汉口被列为通商口岸,英国大量收购红 茶,宜昌成为红茶的转运站,宜红因此得名。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内,因古时均在宜昌地 区进行集散和加工,所以称为宜红。茶区多分布在海拔三百至 一千米的低山和半高山区,温度 适宜,降水丰富,土壤松软,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宜红于清明 至谷雨前开园采摘,以一芽一叶 及一芽二叶为主,现采现制,以保持鲜叶的有效成分。  

外形

内质

叶底

茶识一览

中文学名宜红工夫
源 产 地湖北宜昌、恩施
所属茶类红茶
细分类别工夫红茶
嫩度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产地海拔800~1200m
制作工艺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
发酵程度茶叶自身茶多酚氧化反应
发酵类型全发酵
品质特征条索细嫩紧秀,色泽乌润显金毫

历史创制

湖北红茶最早始于鄂南。1840 年蒲圻(今赤壁市)羊楼洞就有红茶庄号五十多家。1854年长乐(今五峰县)渔洋关和鹤峰县五里坪等地先后始制红茶。新中国建立初期,湖北宜红主要分布在五峰、长阳、鹤峰、恩施、宜都、宜昌、建始、宣恩、利川,以及湘西的石门、慈利等县。1951年在宜都县建立国营宜都茶厂,收购各县红毛茶进行精制加工,经汉口口岸出口,故名“宜红”

自然地理

宜红功夫产于鄂西山区的宜昌、恩施两地,邻近的湘西石门、桑植、慈利等县亦有部分生产。年均气温13°C-18°C,年降雨量750~1500毫米,无霜期220~30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大部属微酸性黄红壤土,适宜茶树的生长。宜红茶生长在武陵山脉海拔800~1200米山坡上,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加上长江及其水系的水文气象效应,山中云雾统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生长优质茶的优越生态环境,宜昌是中国的古老茶区,“茶圣”唐代陆羽在其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比较了全国各地茶叶品质后,认为“峡州上”,给予宜昌茶叶以高度评价。

工艺

1. 鲜叶采摘

以宜昌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的茶树嫩梢芽叶为原料,常采用宜昌大叶种,宜红早,金观音,五峰212,鄂茶7号,本地群体中等嫩梢芽叶,适时分批采摘,分级付制。

2. 萎凋

采用日光萎凋或萎凋槽萎凋,将采回的嫩叶按批次、等级分别薄摊于萎凋槽内,鼓风机气流温度25~30多摄氏度,至水分轻度蒸发,叶色转为暗绿,失去光泽,叶缘微卷,青草气消失并散发清香。

3. 揉捻

用手工或微型揉茶机揉捻,要求既有茶汁溢出初步成条,又保证芽叶完整,用力或加压不能过重,揉时不可过长,揉捻产生的团块宜采用解块机解块。

4. 发酵

揉捻叶摊放于盛叶盘内,厚度8~12cm,要求抖散摊平,呈蓬松状态。室温27~30摄氏度,空气湿度90%,发酵时间3~5h,期间翻动一次。发酵适度的茶叶表现为青气消失,出现花果香,叶色呈黄红色为适度。

5. 干燥

将发酵适度的茶叶薄摊于烘盒内,采用低温慢烘,或用微型烘干机烘干,至含水量为5%以内。

6. 精制

除去茶梗,非茶类夹杂物及分清与茶类级别不相符的茶叶,如碎,片,末茶使品质规格一致,并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分级归堆。包括筛分,整形,切细,风选,捡剔,拼配,匀堆,补火,成箱包装等工艺。

品质特征

外形

条索紧细有毫,色泽乌润

内质

汤色红亮,香气甜纯高长,滋味醇厚鲜爽

叶底

嫩匀红亮

茶叶泡法

器皿:盖碗,公道杯水:纯净水茶水比:1:50(每1g茶需投50g水)水温:100℃ 

冲泡步骤如下图:

1.温杯

沸水温洗盖碗及公道杯

2.投茶

将适量茶叶投入杯中

3.注水

注水至盖碗中,静置片刻

4.冲泡

静置10~15s左右出汤至公道杯中后,即可品饮

功效作用

消炎,利尿,暖胃。

抗菌:宜红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 杀除食物毒菌、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防癌抗癌:宜红中茶黄素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具有抗癌、抗突变的作用,对改善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减痛:感冒时喉咙疼痛,可以用红茶漱口以杀灭咽喉细菌,减轻病痛。
 

人群推荐

一般人群都可饮用,特殊禁忌者除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