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普洱茶怎么保存

2020-01-24 


如果存放紧压茶,不要拆包装,如果是散茶建议最好存放在紫砂罐里,其次是环境要清洁卫生,无杂味、稳定的温度与湿度,避免阳光直射。简单讲,就是“干燥通风无异味”。

普洱茶的保质期一般是多久,普洱茶保存时间

普洱茶没有明确的保质期界定,从普洱茶本身的定义来看:普洱茶是以云南特定区域所产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成的具有后发酵作用的散茶或紧压茶。因此,国标根据普洱茶特性,给了一个保质期标注,即在符合GB/T22111-2008执行标准环境下,可长期保存。

存放普洱茶的温度多少合适,普洱茶保存放方法

普洱茶对存放的环境要求较高。存放环境不能太热(高于32℃),也不能太湿(湿度超过75%),放茶的地方还不能有异味,千万不能跟别的东西混藏;同时,还要避光保存,尽量不要放在有光照的地方。所以,普洱茶最好不要放冰箱。冰箱内湿度大,温度低,而且很容易跟别的食品串味。家里可以用陶瓷罐、食品专用袋、专用纸箱等保存。总之,防潮、防异味是重点。

茶叶如何保存,茶叶的保存方法

茶叶如何保存:绿茶适合罐装密封冷藏;红茶需要置于密闭干燥容器内保存;乌龙茶则用铁罐、锡罐等双层盖的茶叶罐常温储存即可;西湖龙井则需要密封性好的锡罐、铁罐保存;普洱茶则用棉签纸,在常温无异味环境下保存,总之存茶要做到:防压、防潮、密封、避光、防异味。

红茶的保质期,红茶保存方法

红茶的保质期较绿茶长,红茶的保质期通常可达24个月。 与绿茶不同,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在保存时间上更长一些。在常温状态下保存的红茶,保质期通常可达24个月,但红茶在饮用的时候,最好尽早喝完,以感受红茶的醇厚滋味与清香口感。 红茶在保存时,可使用密封性良好的铁罐或者是锡罐,在保存的时候,最好在内部套上塑料袋,双重保证红茶的保存品质。保存红茶的场所也要注意,要在常温、无异味、干燥的场所保存,不可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也不可放置在高温状态下,容易使红茶变质。

白茶如何保存,白茶的保质期是多久

白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其保存年限长,可存储15年以上,白茶也是六大茶类中较特殊的一种茶。一般保存年限可达十余年,甚至更长。白茶的这种长时间保存的特性,来源于它的加工工艺。白茶的加工,只经过萎凋和干燥两个大步骤,没有经过揉捻,也没有炒青,从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的内部物质,同时没有破坏细胞壁结构,可让白茶长时间转化。 白茶的保存,要注意2个要素。 一个是对存茶环境的要求,另一个是对存茶容器的要求。白茶的保存环境,一定要干燥、整洁、无异味、常温保存;白茶的保存容器,要遮光、密封、干燥、无异味,这2个指标达到要求,便可使白茶得以常年的保存。 在保存白茶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反复开启箱子。多次开启纸箱,容易把水汽带给茶叶,同时会影响白茶的陈化进程。白茶保存时,也不需要把茶拿出来晾晒,这样做,是适得其反。最为重要的一点,想要白茶能够常年保存,一定要购买含水量达标的茶。一般含水量控制在7%的白茶,保存时间长。做好保存工作,便可等待白茶的转变。

绿茶的保质期,绿茶如何保存

在所有茶类中,绿茶的保质期最短,因为不经过发酵,所以对保存的条件要求更高。 绿茶的保存方法,与其他茶类有所不同,最好能够放在冰箱中保存,以保证它鲜爽的口感。 一般来说,保存在常温中,绿茶可保存到1年左右,若是保存不当,半年就开始出现枯黄,茶汤变质,香气变味,影响饮用。若是保存在冰箱中的绿茶,保质期又能有所延长,通常保存1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保存绿茶的冰箱也要注意环境的干燥度和清洁度,不可将绿茶放置在潮湿的冰箱中,也不可放在有异味的冰箱中,在保存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密封工作。 判断绿茶变质与否,主要依据三个方面: 1、仔细观察是否发霉; 2、闻香气,看是否有霉味、或难闻的杂味; 3、泡试茶,试喝,感受茶汤是否缺乏鲜爽度、收敛性。

普洱茶的保存方法

如数量少,个人在家中存放,可用陶瓷瓦缸存放,将普洱散茶拆去外包装直接放于缸内,封好缸口就行。

饼茶、金瓜茶、沱茶除了本身包装,用塑料袋装好,密封保存,以免受潮

打开的普洱茶如何保存

打开的普洱茶不建议全部撬散,这样茶香很容易散发,影响后期品饮滋味及口感。

您可以用原包棉纸把茶饼包好,放在书柜等地方。普洱茶吸味比较厉害,千万不要放在厨房或客厅里,否则存放出来的普洱茶口感不纯正。

同时要注意监测存茶环境的温湿度,温度在15~35℃之间,湿度则在40%~75%之间为宜。

普洱茶适合放在紫砂缸保存吗?

存放普洱茶,还是慎用紫砂容器。

网上有各种说法,认为紫砂罐透气,适合长期存放普洱茶,这是错误的讲法。

由于紫砂吸收水分的功能一般,当天气潮湿、温差大时,紫砂罐内部反而容易凝聚水汽,茶叶容易受潮发霉。

长期存茶的话,建议把茶饼放在瓦楞纸箱里就可以。夏季多雨时可以在旁边放些无味的木炭吸潮防潮。

相关标签:普洱普洱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