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分享

评论

0

茶刺蛾

2020-05-23 来源: 中国茶叶大辞典


茶刺蛾CTea eucleid^ 亦称“茶角刺蛾”。茶树害虫。 学名:Iragoides fasciata Moore0因幼虫背部前方有一明显 肉质角状突起故名。鳞翅目,刺蛾科。分布于浙江、安徽、 江西、湖南、贵州等地。寄主有茶、油茶、柑橘等。以幼虫 咬食叶片为害。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时可将茶树食成秃枝,影 响茶叶产量和树势。幼虫体上刺毛触及人体皮肤会红肿痛 痒,严重影响茶园管理。成虫体长12?16毫米,翅展25? 30毫米。体茶褐色,触角暗褐色,栉齿状,但栉齿甚短。翅 褐色,前翅有3条不明显的暗褐色斜纹,翅基部和端部色较 深。卵椭圆形,扁平,长约1毫米。幼虫黄绿色,成长后体 长30?35毫米,长椭圆形,头端稍大,背面隆起呈屋脊状, 体背有11对、体侧有9对突起,突起上着生刺毛,在体背 第二对和第三对突起间有1个绿色或紫红色的肉质角状大 突起,伸向上前方,背线蓝绿色,中部有1红褐色或浅紫色 菱形斑块,其前、后方各连接1个小斑块,有的个体两侧各 有1列红点。茧近圆形,质地较硬。在浙江、江西、湖南等 省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旬 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第一、二、三代 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9月 中下旬,全年以第二代发生最多。成虫趋光性强,雌蛾产卵 于茶丛中下部成叶和老叶背面的锯齿附近,每叶上产1?2 粒,每雌产卵量约20余粒。幼虫栖居在叶背,幼龄幼虫取 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上表皮呈嫩绿色半透明薄膜状,成长后 自叶尖向内咬食叶片成平直缺口,如刀切。幼虫老熟后爬至 茶丛根际枯枝落叶间或浅土中结茧化蛹。天敌主要有刺蛾 拱腹茧蜂、小蜂和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方法:结合耕作在 茶丛根际培土 6厘米以上,可阻止成虫羽化出土。清晨人工 捕杀幼虫。灯光诱杀成虫。在1?3龄幼虫期用化学农药喷 杀,药剂可选用敌敌畏、杀螟硫磷、辛硫磷、漠氧菊酯、氟 氯菊醋、氯菊酯、除虫脉等,使用浓度和安全使用标准见 “附录10"。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新闻媒体或自媒体,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info@kongqueshuo.com    ,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孔雀说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孔雀说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孔雀说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评论列表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