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原产地COriglnal habitat of tea〕 茶树最初形成 的渊源地。中国的西南部和南部沿北回归线两侧是山茶科 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也是茶树的原产地。1753年瑞典林 奈(C?Linnaeus)将茶树定名为“Thea sinensis",意为中 国茶树。1824年英国布鲁士 (R. Bruce)在印度发现野生茶 树后,原产地问题便为植物学家们关注。先后形成四种论 点。①原产中国说。中国发现和利用茶树已有2000余年历 史,秦汉成书的《尔雅-释木篇》中已有“榄,苦荼也"的 记载;发现的野生大
茶树起源中心〔Evolutionary center of tea plant〕 茶 树最初形成的中心地区。学术界尚有争论。中国学者多数认 为滇、桂、黔毗邻区为起源中心,因该地区积集丰富的初级 基因源,即具有多种原始性状的茶树,如大厂茶、广西茶、 厚轴茶、大理茶等。在由起源中心向外传播的过程中,由于 变异的增加和积累,又会形成次生中心或第二起源中心,如 滇西南、川南黔北毗邻区以及鄂西三峡区。
茶树演化CEvolution of tea plant〕 亦称“茶树进 化"。茶树从原始型形态向进化型形态的变化。主要外源因 素是地理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反映了茶树在系 统进化上的连续性、阶段性和不可逆性。主要表现是:由乔 木型演化为小乔木、灌木型,树干由中轴演化为合轴,叶片 由大叶演化为中、小叶,花冠由大到小,花瓣由丛瓣到单瓣, 果室由多室到单室,果壳由厚到薄,种皮由粗糙到光滑,酚 氨比由大到小,花粉壁纹饰由细网状到粗网状,叶肉石细胞 由多到少(无)等。这一过程包含着处于各个演化阶段的中 间类型
从云南经广西、广东到海南;②从云南经贵州、湖南、江西、 福建到台湾;③从云南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到江苏、 浙江;④从云南经四川到陕西、河南。根据赫烯指数推断的 另四条演化路线是:①从云南经广西、广东、福建到浙江; ②从云南经四川到陕西;③从云南经四川、湖北、安徽到江 苏;④从云南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到浙江。二者基本 一致。茶树演化途径的形成主要是自然扩散或人为传播的 结果。其二,物种区系演化线。指种(species)间区别及内 在联系。如茶组(Sect. Thea (L. ) Dyer)植物的演化
茶树生态演化区 CEcological evolutionary region of tea plant〕 茶树生态特征演变范围。中国境内的茶树大致沿 着三个方向传播:第一是从云贵高原东北,沿金沙江、长江 水系向东北方向演化;第二是从云贵高原中部沿横断山脉 中的澜沧江、怒江水系向西南方向演化;第三是从云贵高原 东南,沿南北盘江及元江水系向东及东南方向演化。形成了 互有联系,各有区别的三个生态演化区。
第一生态演化区 CThe first ecological evolutionary region〕 从云贵高原向东北方向延伸的茶树生态演化区。 本区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年温差大,茶树性状随生态条件 的变化而变异,如川南盆地边缘和黔北大娄山系一带的茶 树仍保持较多的原始形态特征:乔木、小乔木树型,树高6? 15米;叶大,长15?21厘米,宽6?9厘米;芽毛少;花 瓣8?10瓣,花柱3 (4、5)裂,子房3 (4、5)室,有或 无毛;果球形或近球形;种子近球形或肾形;叶片栅栏组 织1层,多枝形石细胞。随着传
第二生态演化区 CThe second ecological evolutionary region〕 从云贵高原向西南方向延伸的茶树生态演化区。 本区湿热多雨,最适茶树生长。茶树特征特性为:生长快, 遗传性相对稳定;乔木,大叶,树高4?20米;叶长12? 24厘米,宽6?8厘米;花中或大,花瓣5?16瓣,花柱5 (3、4)裂,子房5 (3、4)室,有毛或无毛;果大,扁球 形或肾形;种子近球形或圆锥形,种皮粗糙或光滑。该区既 有原始型种,如大理茶、滇缅茶等,又有栽培型的普洱茶变 种等,如劫库大叶茶、劫海大
第三生态演化区 CThe third ecological evolutionary region^ 从云贵高原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茶树生态演化区。 本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全年气温高,雨水多,年温差小,是 茶树最适生长区之一。在滇、桂、黔毗邻区县有较多原始型 种,如大厂茶、广西茶、四球茶等。随着传播距离的延伸, 产生两支分化:一是沿南北盘江流域衍生出毛萼茶,该茶除 保留乔木、小乔木,大叶特点外,顶芽、嫩枝、叶片、萼片 等均披生细茸毛,花小,子房有毛,花柱多3裂,为白毛茶 变种,代表品种有凌云白毛茶、南山白毛茶、
茶树分布〔Distribution of tea plant〕 茶树的地理分 布。水平范围从南纬27。(阿根廷米兴斯,Misiones)到北 纬43。(俄罗斯索契,Sochi),其中北纬20。?30。的南亚热 带和中亚热带为主要分布区。从海拔不超过10米到2600 米以上均有分布,一般不超过800米,尤以100?300米的 丘陵区最多。
茶树传播^Propagation of tea plant〕 茶树的自然或 人为扩散。前者是指种子凭借自然作用如流水、滚动、禽兽 衔叼等传播;后者是指人类将种子或苗木异地种植,茶树生 长范围由此不断扩大和延伸,并逐渐形成群落。茶树向世界 的传播最先进入日本。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 最澄禅师来中国学佛将茶籽带回,种植于滋贺县;印度 1780年由东印度公司从广东、福建引种至不丹和加尔各答 植物园;锡兰(今斯里兰卡)于1841年从中国直接引种茶 树,1867年大量种植;印度尼西亚始种于1684年;俄
原始型茶树CPrimitive type tea plants 亦称"野生 型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具有原始形态特征的茶树。乔 木、小乔梓型,树姿较直立;嫩枝无毛或少毛;叶大,革 质,长10?20厘米,色绿,无或稀毛,侧脉8?12对,叶 面平或微隆,缘有稀钝齿;越冬芽鳞片3?5个;花1?2朵, 腋生或顶生;花梗长5?10毫米,苞片2?3个,早落,偶 宿存;萼片5?6个,无毛或有毛;花冠径4?8厘米,花瓣 8?15片,白色,质厚,无毛;雄蕊70?250枚,成2?3轮, 下部连成管状;子房有毛或无毛,柱头以
野生茶树CWild tea plants非栽培状态下的茶树。茶 树在人类栽培前均为野生。当代野生茶的形成原因有二:一 是原野生茶在自行繁衍过程中,范围不断扩大,并产生新的 变异体,多为具有原始性状的茶树;二是早年为人工栽培, 尔后丢荒的“荒野茶气大多是生长在人类活动区域内的地 方品种。野生茶树所处环境复杂,抗逆性强,具有遗传多样 性,是重点收集的种质资源,只要加以鉴定整理,即可用于 生产或育种,如劫库大叶茶、宜昌大叶茶、汝城白毛茶等。
过渡型茶树CTransitive type tea plants 形态特征介 于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茶树。花器官和芽叶分别具有野 生型和栽培型特征。模式标本尚未确立。已初步确定为过渡 型的茶树有1991年发现的云南省澜沧县富东乡邦最大茶 树。特征:乔木型,嫩枝、鳞片多毛;叶长椭圆形,长13.3 厘米,宽5.3厘米,先端渐尖,叶面微隆,缘有细浅齿,侧 脉7?12对,叶背、主脉、叶柄多毛;花大,花径4.6厘米, 花瓣9?12瓣,花柱4?5裂,子房多毛,花梗长1. 3厘米, 苞片2?3个,早落;果径2.8厘米,
栽培型茶树CCultural type tea plants 在系统发育过 程中具有进化形态特征的茶树。特征:灌木、小乔木树型, 树姿开张或半开张,嫩枝有毛,稀见无毛;叶革质或膜质, 长6?15厘米,侧脉6?10对,叶面平或隆起,叶缘有细锐 齿,有毛或无毛;越冬芽鳞片2?3个;花1?2朵,腋生或 顶生;花梗长3?8毫米,苞片2?3个,早落;萼片5?6 片,无毛或有毛;花冠径2.5-4厘米,花瓣5?8瓣,白或 微绿色,偶微红色,无毛;雄蕊100?330枚,成2?3轮, 下部连成管状;子房有毛或无毛,柱头以3
栽培茶树CCultural tea plant〕 以采叶或采种为目的 的栽培型茶树。多半是农家品种、育成品种、引进品种、品 系、单丛等;也有早先是野生茶,后经人工驯化成为栽培茶 树的。在分类上多属茶种和变种,如阿萨姆变种和白毛茶变 种等,见“栽培型茶树
茶树学名CScientific name of tea plant〕 茶树在植物 分类学上的名称。通用名是Camellia sinensis (L. ) O. Kuntze。常用的栽培型大叶品种用CemM诂 sinensis (L.) O. Kuntze var. assamica (Masters) Kitamura 表示;中小 叶种用 Camellia sinensis (L. ) O. Kuntze 表示。
茶树形态分类〔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tea plant〕以茶树花、果等形态结构为主要依据的分类方法。 包括分类、鉴定和命名三个程序。分类是根据形态、结构、 发生、营养方式等确定科、属地位;鉴定是对照模式种确定 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y)或变型 (form);命名是将新的变异体,遵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给以 定名,并用拉丁文注其种名,用西文注命名人姓名。茶树的 形态分类研究已有200多年历史,迄今,种、亚种和变种的 划分在
茶树形态分类法〔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tea plants 亦称“茶树植物学分类法”。茶树形态分类 种名的划分方法。在茶树形态分类史上有过重要作用和较 大影响的分类法主要有:1753年瑞典林奈将茶树定名为 Thea sinensis Linn.,即“茶属茶种"。1881年孔茨将茶树定 名为 Camellia sinensis (L. ) O. Kuntze,即“山茶属茶种 1908年英国乔治-瓦特将茶树分为4个变种。1919年印度 尼西亚科恩?司徒在
茶树形态分类系统〔Morphological taxonomic system of tea plants 亦称“茶树植物学分类系统气按茶树形态 分类法确定的系统。茶树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 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山茶目(Theales ),山茶科 (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0属还可分亚属、组、系、 种、亚种、变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