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脚拟青霉CPaecilomyces tenuipes^ 昆虫病原真菌。 学名:Paecilomyces tenuipes (Peck) Samson0 半知菌亚门, 丛梗抱目,拟青霉属。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苏等地。寄生 于茶尺蟆等昆虫。菌丝白色,分枝,有分隔,分生胞子梗棍 棒状或圆柱形,顶端分枝,分生抱子着生于瓶状小梗上,多 个分生抱子链生。分生抱子单抱无色,椭圆形,或肾脏形, 大小平均4. 14微米X 2. 05微米。弛子从体壁侵入虫体内, 幼虫染病后不表现症状,直至蛹期,在土壤高湿条件下,才 长出白

植保部

木霉菌(Trichoderma^ 茶园土壤中的有益真菌。半 知菌亚门,丛梗抱目,木霉属。菌丝密集,分生抱子梗长, 直立分枝,小枝常对生,顶端不膨大,上生分生抱子团;分 生弛子球形,浅色或无色。木霉菌能分泌支霉黏毒 (Gliotoxin)和薄荷酮嗪(Ketopiperazine)等抗生物质,抑 制土壤病原真菌的生长。在酸性土壤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中适于生长,对茶园土壤中的茶红根腐病菌、茶苗白绢病菌 等病原菌均有颉颓作用。茶园中常见的菌种有绿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和另一种木霉(7*.

植保部

圆抱虫疫零 CErynia radicans (Brefeld) Humber et al3 半知菌亚门,虫霉目,虫疫霉属。寄生于鳞翅目、同 翅目(如蜡虫、叶蝉、飞虱等)昆虫,也是茶尺媛幼虫的重 要虫生真菌。分生弛子椭圆形或纺锤形,侵入害虫体壁形成 棒状菌丝段,并不断生长充满血腔,使害虫致死。在高湿下, 菌丝段分化成囊状体、假根及分生抱子梗穿出体壁。分生弛 子梗作掌状分枝,顶端形成单核产抱细胞,产生并弹射出分 生抱子。感病茶尺蟆幼虫,腹面节间生出白色分枝状假根, 虫死后发展成片状使虫尸紧贴叶背,且以茶丛表

植保部

韦伯虫座抱菌ZAegerita webberi Fawcett〕 半知菌亚 门,无抱目,虫座抱属。寄生于黑剌粉虱、柑橘粉虱和白粉 虱上。分布于福建、浙江等地。子座栗褐色,垫状,覆盖于 昆虫体上,沿叶表辐射出菌丝,其上产生拟分生抱子座。拟 分生弛子座由拟分生抱子和3?5根附属丝聚集而成。附属 丝浅色或无色,圆柱状,向上渐细。拟分生抱子无色,球形 或椭圆形,直或弯曲,链生。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中培养,菌丝断裂形成“节抱子",节抱子香肠形。 寄生粉虱幼虫。在平均气温22?26C ,相对湿度85%

植保部

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nngiensis Berliner^ 真细菌 纲,芽抱杆菌科,芽弛杆菌属。体呈杆状,两端钝圆,较粗 壮,大小为(1. 2-1.8)微米X (3.0?5.0)微米。单个存 在或连成珠状,周生鞭毛,微动或不动。革兰氏阳性。菌体 横裂繁殖,老熟时形成抱子囊,其中细胞质浓缩出现液泡与 微粒,形成一个芽抱休眠和一个代谢产物伴弛晶体。芽抱大 小为(0.8-0. 9)微米X2微米。伴抱晶体形状各异,多为 菱形,大小为0.6?2.0微米,含有毒素,易于从偏碱溶液 中析出毒素。蛾蝶类

植保部

青虫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 galleria HeimpeD 昆虫病原细菌。苏云金杆菌的蜡螟杆菌变种。真细菌纲, 芽抱杆菌科,芽弛杆菌属。营养体、抱子及伴弛晶体,在形 态上与苏云金杆菌无明显差异,但在蛋白腺琼脂培养基上, 菌落半透明,乳白色,表面平坦无皱;边缘呈短绒状。蛾蝶 类幼虫吞食后,抱子分裂繁衍,放出的伴抱晶体借偏碱性肠 液游离出毒素,导致肠壁溃崩,充斥血腔,引起败血症,组 织脓化糜烂,体表变黑死去。有工厂化生产。

植保部

昆虫病原病毒Clnsect pathogenic virus〕 使寄去昆虫 致病的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其基本单位为病毒粒子,由 蛋白质外壳和核酸芯子组成。呈杆状或球形,大小为数纳米 至数百纳米,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种类不同,有 的病毒粒子裸露;有的包封在由蛋白质晶体构成的包含体 内。包含体呈多角体、颗粒体、荚膜或小球状,大小以微米 计,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有的种类1个包含体中只含 1个病毒粒子,有的包含许多个病毒粒子。昆虫病毒只能在 寄主的活细胞中才能活动繁殖,主要种类有核型多角体病 毒、质

植保部

核型多角体病毒 C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NPVD 昆虫病原病毒的一种。杆状病毒科,杆状病毒属,A亚组。 病毒粒子外面包被有较大的包含体,即多角体、六角形、五 角形、四角形或不规则形。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包含体内 有一层外膜包裹单粒或多粒病毒粒子,每个病毒粒子外面 还紧贴有一层内膜。病毒粒子杆状,大小为(20?70)微米X (200?400)微米,借包含体的保护,抗逆性强。在自然条 件下可存活多年。但怕紫外线照射,高温下易失活。专一性 寄生。昆虫吞食多角体后,在肠液中溶解释

植保部

茶尺媛核型多角体病毒〔Tea geometrid NPV, EoNPVJ 学名:Ectropis obliqua NPVO 杆状病毒科,杆 状病毒属,核型多角体病毒A亚组。分布于浙江和安徽省 茶区。寄生于茶尺蟆幼虫。多角体呈三角形、四边形、多边 形或圆形,表面光滑无沟纹或孔洞,长径1.1?2.1微米。体 内包埋很多病毒粒子,杆状,两端呈弧形,大小为69纳米X 280纳米。茶尺蟆幼虫被感染4?5天后停止取食,潜伏期 7?10天,最后倒挂或横卧死亡。每头虫尸的病毒含量一般 为2X108PIB (多角体),多的

植保部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Tea tussock moth NPV, 切NPV〕 学名: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PVO 杆状病 毒科,杆状病毒属,A亚组。分布于湖南、浙江、安徽、江 西等地。多角体近圆形或三角形,大小差异大,直径0.8? 2.4微米,平均为1. 6微米。病毒粒子多数成束,每个多角 体包含数十个病毒束,大小约为65微米X 350微米。田间 喷用2.1X106PIB/毫升的病毒液,防治效果可达80%以 上。

植保部

油桐尺蟆核型多角体病毒CTung oil tree geometrid NPV, BsNPVj 学名:Buzura suppressaria NPVO 杆状病 毒科,杆状病毒属,A亚组。分布于湖南、安徽、浙江等地。 寄生在油桐尺雄幼虫体内。多角体呈近圆形、菱形、三角形 或六角形,大小约1. 2?3. 6微米。在电镜下病毒粒子呈杆 状,大小为(49?63)纳米X (215?282)纳米。油桐尺雄 3龄幼虫的致死中量(LD50)为28. 8PIB/毫克,致死中浓度 LC50为1.4±0. 55X105PIB/

植保部

云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Tea cloudy looper NPV, 位NPV〕 学名:Buzura thibetaria NPVO杆状病毒科,杆 状病毒属,A亚组。寄生在云尺蟆幼虫体内。分布于浙江和 安徽等地。多角体多数呈多边形,少数为近圆形或三角形, 直径0.5?2. 3微米,平均1.4微米。病毒粒子呈杆状,两 端平钝,长400?500纳米,宽100?150纳米。每个多角体 包含55?65个病毒粒子。每毫克干粉含多角体1.33X108 个。每头4?5龄病毒虫尸含多角体4.2X109?8.4X109 个。

植保部

扁剌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Oval slug caterpillar NPV, TsNPV〕 学名:Thosea sinensis NPV,杆状病毒科,杆状 病毒属,A亚组。分布于安徽、湖南、浙江等地。寄生在扁 剌蛾幼虫体内。多角体呈不规则多面体、三角形、六角形至 近圆形,平均直径为L59微米(1.36?1.82微米),在显 微镜下折光性很强。病毒粒子杆状,两端圆,大小为60纳 米X256纳米,单粒包埋于多角体内。扁剌蛾幼虫吞食后, 体渐色淡肿胀,组织脓化,终至死亡并流出乳白至褐色汁 液。按多角体计算,对4龄

植保部

颗粒体病毒CGranulosis Virus, GV〕 昆虫病原病毒 的一种。杆状病毒科,杆状病毒属,B亚组。颗粒体为颗粒 病毒的包含体(荚膜),大小约(0.1-0.3)微米X (0.3? 0.5)微米,在光学显微镜下,只见明亮细小的颗粒;在电 子显微镜下,可见颗粒体呈卵形、椭圆形、长卵圆形及不正 形。每包含体内只包含1个或偶有2个病毒粒子。病毒粒子 呈杆状,大小为(30?100)纳米X (200?400)纳米,被 有两层膜,其核心含双股DNA。茶树上已发现和利用的有 茶小卷叶蛾GV、茶蚕GV、褐边绿剌蛾

植保部

茶蚕颗粒体病毒 C Granulosis Virus of Andraca bipunctata > AbGN3 杆状病毒科,杆状病毒属,B亚组。 在江西、湖南等地茶区均有发现。寄生在茶蚕幼虫体内。在 扫描电镜下包含体呈椭圆形或卵形,个别呈菱形或四边形, 表面光滑,大小较整齐,约为350纳米X200纳米。其中包 埋一个病毒粒子,偶有两个。病毒粒子呈短杆状,两端钝圆 或略微弯曲,大小约为270纳米X65纳米。对茶蚕3龄幼 虫的颗粒体致死中浓度(LC5。)为L23X10-7毫克/毫升, 颗粒体致死中时为5.4

植保部

茶斑蛾颗粒体病毒CKed slug granulosis virus, EaGN3 学名:Eterusia aedea GV. o杆状病毒属。分布于 浙江等地茶区。寄生于茶斑蛾幼虫体内。病毒颗粒体呈卵圆 形或椭圆形,一般大小为236?373纳米X105-173纳米。 1个颗粒体中只包含1个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杆状,略弯 曲,大小为232?305纳米X 59?73纳米。茶斑蛾幼虫被病 毒感染后,初期食欲减退,活动增强,以后虫体稍缩短并停 止取食,体色变深褐色至黄褐色,略透明,死后呈黑褐色。 虫尸常以尾足固定

植保部

茶园益鸟〔Beneficial birds in tea garden〕 捕食茶树 害虫的鸟类。属脊椎动物门,鸟纲。有19科31种,约占茶 园常见鸟类的80%。所捕食的昆虫涉及昆虫纲12目43科 数百种。主要种类有:白脸山雀、棕背伯劳、虎纹伯劳、红 尾伯劳、画眉、黑脸噪眉、棕头鸦雀、白头鸨、白脸鹳鸽、 山鹳鸽、树鹦、三道眉草鹏、田鹏、金翅燕、麻雀、山麻雀、 家燕、金腰燕、云雀、灰卷尾、八哥、灰喜鹊、喜鹊、鹊虬 黑鸠、短翅树莺、暗绿绣眼鸟、丝光掠鸟、四声杜鹃、蓝翡 翠等。具较强的食虫能力。一只灰喜鹊最多一次

植保部 | 茶园

以菌治病〔Using microorganism for prevention and cureD 利用某些微生物对植物病原的颉旗作用防治植物 病害的生物防治措施。如用哈茨木霉颉颅白绢病菌;用多抗 霉素、庆丰霉素防治茶饼病、云纹叶枯病;用井冈霉素防治 茶黑腐病;用增产菌使茶叶增产等。

植保部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3 通过各种栽培管理 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在综合防治中占有重要地 位,是其基础措施,既有经济效益,又有长期控制和预防作 用。通过从病虫害、作物与环境条件相互错综复杂的关系中 找出制约病虫发生的关键,有目的地改进调整农业技术,创 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从而达到减少病虫基数和控制 其发生发展的目的。常用的措施有:建立新茶园时考虑周围 作物及其病虫害,避免病虫转移至茶树上为害;选育和推广 抗病虫的品种;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育苗地实行轮作;合 理调整间作

植保部

物理机械防治 C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ontrol^ 应 用物理因子、机械设备、简单器具及人工来防治病虫害的方 法。以破坏病虫的正常生理活动,改变病虫生活环境使之不 能忍受而致死。是直接杀伤病菌和害虫,以降低其种群密度 的应急措施,部分措施有一定预防作用。应用范围包括人工 捕杀,利用光学、力学、声学、电学、放射物理、激光、航 空及近代新技术杀灭病虫。茶园中使用的方法有:人工捕 杀、摘除病叶、器械捕杀、灯光诱杀、毒饵诱杀、潜所诱杀、 作物诱杀、涂胶阻隔、树干刷白、填塞蛀孔和裂缝、

植保部

灯光诱杀〔Light trap〕 利用各种灯具的光源对一些 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诱杀。通常在灯下置一有少量煤油、杀 虫剂或少量洗衣粉的水盆,使昆虫扑光飞撞,落盆致死。有 的可与性引诱剂、化学不育剂、高压电网等结合使用,以提 高诱杀效果。灯下水盆和高压电网必须勤清理,以保持诱杀 效果。诱杀效果较好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 翅目、双翅目及膜翅目的一部分。用于害虫预测预报时,可 从诱到的昆虫中,拣出预测的对象,记录每日的数量,用历 期法或有效积温法推算出下代害虫某一虫态的始见期、盛 发期和终止期,也可大

植保部

黑光灯CBlack-light lampD 用紫外线诱杀昆虫的灯 具。灯管用石英玻璃制成,诱虫效果比普通电灯强,诱到的 昆虫中以鳞翅目最多,其次是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 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应用于防治可以诱杀大量害虫, 降低害虫基数,减少子代害虫发生量和农药使用量。但在诱 杀害虫的同时,也会诱杀一些天敌,如绒茧蜂、草蛉等。应 根据害虫和天敌的发生期、发生量及扑灯习性等方面加以 考虑,控制点灯的季节和时间,以避免杀害天敌。

植保部

精醋诱杀 CLiquid sugar and vinegar trapD 利用昆虫 对甜、酸和发酵物的趋性制成糖醋液诱杀害虫的方法。将盛 有糖醋液的盆放置在茶园内,盆要高出作物30厘米左右, 白天加盖,傍晚开盖,可诱杀趋酸甜味的昆虫。通常的糖醋 液用水、糖、醋和酒按10 : 3 : 3 : 1的比例配成,并加入 0.1%?0.2%敌百虫。盆内糖醋液以1/2容量为度,每10 天更换一次,以保其诱力。每天清晨应将死虫捞出。若用于 测报,方法见“灯光诱杀”。

植保部

毒饵CPoison bait〕 在害虫喜食的食物中加入农药制 成的毒物。常用的饵料有麦荻、谷糠、豆饼、甘薯、菜叶、 鲜草等。先将干饵料加适量水,再撒入农药拌匀。鲜草、菜 叶则须切碎后加适量水湿润,再加入农药拌匀。配成的毒饵 要求湿润疏松,撒开成团粒。用药量视农药种类而异,一般 为饵重的0.1%?2.0%。毒饵均宜于黄昏时撒施,防治蟆 虻、地老虎、蟋蟀等地下害虫。防治蟒蜡,则可结合开沟施 肥,将毒饵(或毒土)施入苗行根际土层进行诱杀。灭鼠毒 饵则由杀鼠剂与饵料配制而成。

植保部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of tea plant: 亦称“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从茶园生态系 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 挥自然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措施,将病虫害控 制在经济(或允许)为害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 态和社会效益的策略和措施。这个体系包括管理策略、防治 技术及指导实施的健全组织。制定病虫综合防治方案,必须 了解该地区的茶园生态系,如病虫种类、为害情况和时期、 发生历史、大发生原因等,明确主要防治对象和兼

植保部
百科相关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