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清茶〔Salt tea in Zang nationality? 亦称“盐 茶”。民俗茶饮。流行于藏族地区。先将砖茶敲碎,取适量 放入锅中,加食盐和水一起熬煮,沸滚10分钟,将茶水滤 出,留下茶渣加水再煮,重复数次,直到茶汁清淡为止。然 后将几次滤出的茶水混合盛于容器供一天饮用。进餐时吃 一口精杷,喝一口清茶。茶瘾大者每天能喝70?80杯。

茶俗部

盐茶〔Salt tea〕 即“藏族清茶”。

茶俗部

藏族奶茶 CMilk tea in Zang nationality^ 民俗茶饮。 流行于以放牧为生的藏族居住区,为待客佳品。每有客到, 主客在崔僵上席地而坐,女主人将古色古香的铜壶添大半 壶水架在火炉上烧开,拿茯砖茶打碎放入壶内煮约10分 钟,再加入适量食盐和鲜牛奶煮沸即成。将奶茶倒入细瓷茶 碗,用盘子托送众客,并不断续茶,直到客人喝够为止。奶 茶用于待客,也是日常饮料。一日三餐均边喝奶茶,边吃藉 杷、炒面和麻花等食品,藏族人认为:“宁可三日无粮,不 可一日无茶。”

茶俗部

裕固族三茶一饭 CThree times of tea drinking and one time of meal per day in Yugur nationality^ 餐饮习俗。流 行于西北裕固族人居住地区。指每天只吃一次饭而喝三次 茶。牧民每天早起第一件事是煮茶,用铁锅把水烧开,倒入 捣碎的茯砖茶,熬煮到浓SS再调入牛奶和食盐,用勺子反 复搅拌,在瓷碗中加酥油、炒面等即成,此为早茶;中午饮 时再加些烫面烙饼,此为午茶;下午再喝一次,此谓“三 茶”。晚上放牧归来全家才吃一顿晚饭。

茶俗部

件佬族茶泡〔Tea-white sweetmeat in Gelao nationa- Hty〕 民俗茶点。流行于广西山区怯佬族居住地区。住佬 人的佐茶食品。茶泡制法:将冬瓜削皮,切成各种形状的薄 片,用糖蜜汁浸渍三五日,捞出晾干即成。食用前,先沏上 茶,再用碟子装上茶泡,干吃或放入茶水浸食均可。

茶俗部

精耙茶〔Zanbatea〕 民俗茶饮。流行于四川甘孜藏 民聚居区。制作时,先将茶水烧好盛入碗内,每碗中加一瓢 糟杷面(用青株制成),用筷子边调边喝。

茶俗部

碱茶QMSinetea〕 民俗茶饮。流行于四川甘孜藏 族自治州一带,因茶内有碱而得名。制法:取1. 5千克茶叶 配加250克白碱加水煮熬,水干后,其碱汁大部浸入茶叶 中,取出晒干贮放。在碱性条件下,茶多酚的氧化可减少粗 老茶的苦涩,使茶味醇和红浓。饮用时取出少许在水中煮熬 一会,其水呈棕黑色,味浓劲大,受甘孜、炉霍一带藏民喜 爱,甚至把多次煮过的茶渣晒干、搓碎,放入水内,煮出茶 色后,连茶渣一齐吞食。

茶俗部

盖碗茶 CTea in three-article tea setD 民俗茶饮。流 行于四川。四川人有上茶楼摆龙门阵的传统习俗。以饮沱茶 为主,中青年亦饮花茶。用盏、盖、托成套的盖碗泡茶,便 于色、香、味的欣赏和品尝,为“正宗川味”。

茶俗部 | 盖碗茶

苗族米虫茶 CGrain moth tea in Miao nationalityD 亦 称“虫茶”或“茶虫屎"。民俗茶饮。流行于湖南城步苗族 自治县。将鲜茶盛于竹篓,浇上淘米水,置于通风楼阁。不 日,茶叶里长出米蛀虫,以茶为食,繁殖为满篓米虫。第二 年四五月间,茶叶被虫吃光,篓底留下厚厚一层虫屎,筛去 杂物,剩下的即为米虫茶,用瓷瓶装好备用。饮用时,抓几 颗虫茶放入茶碗,冲入开水,米虫茶便开始释放出丝状红茶 汁,飘于水中,并缓缓落入水底,少顷整个杯子的茶水都成 深红色。口味香郁甘美。

茶俗部

虫茶(2)〔Grain moth tea in Miao nationality3 即

茶俗部

茶虫屎 CGrain moth tea in Miao nationality^) 即“苗 族米虫茶"。

茶俗部

宁乡烟熏茶〔Ningxiang smoked tea〕 亦称"烟茶”。 民间茶饮。流行于湖南宁乡一带。每年谷雨前后,茶丛上长 出嫩壮的芽梢,有如雀舌。此时往往降有细雨,如果不采即 易养老,采下不及时加工又会变质。为防变质,茶民将雨季 采下的雀舌茶,经杀青揉捻后,放在竹筛上,用松球子作燃 料,熏干茶叶,使茶叶产生一种特殊的烟香,很受饮者欢迎, 并远销新疆等回族聚居区。

茶俗部

烟茶〔Ningxiang smoked teaj 即"宁乡烟熏茶"。 洞庭湖姜盐茶〔Dongting Lake ginger-salt tea〕 民间 茶饮。流行于洞庭湖畔。系用盐姜加熟芝麻、熟豆子和茶叶 一并沏泡而成。先制盐姜:秋季姜熟,剪去姜苗和根须,洗 净泥土,分瓣扯散,刮净表皮,切成片或丝,放入适量明矶 水浸泡半天,捞出后再加盐腌渍,每日翻动一次,三五天后 把姜取出晒干贮存,饮用时取出,和茶与其他小料共泡。盐 姜茶色泽淡黄,有辣味和咸味,辛温暖腹,宜冬季饮用。

茶俗部

咸枣CSalted tea〕 民俗茶饮。流行于浙江德清一带。 用竹片舍罐特煮的沸水冲泡细嫩茶叶,再用腌过的橙子皮 和橘子皮拌黑芝麻放入茶汤内,加入烘青豆或笋干等十余 种作料,趁热品尝,口味鲜咸,随喝随续水,最后连茶叶带 作料一齐吃掉。

茶俗部

水乡红茶〔Black tea in regions of rivers and lakes〕

茶俗部 | 红茶

民俗茶饮。流行于各地水乡。水乡人多饮红茶,其原因在于 河水水质较软,有利茶多酚溶解,较多的茶红素溶于水后形 成红艳的茶汤。水乡潮湿,红茶比绿茶易贮存,不易霉变。 水乡人常年食用鲜鱼活虾等高蛋白和糯米食品,多喝红茶 利于高蛋白分解。

茶俗部

琴鱼佐茶〔Tea drinking together with lyrefish〕饮茶 风习。宋代欧阳修《和梅公仪琴鱼诗》:“琴高一去不复见, 神仙虽有亦何为。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奇。”指 的是历史上安徽泾县除出产“涌溪火青”名茶外,还有一种 特产:琴鱼。相传秦时有位隐士琴高公,常在山上炼丹,炼 后药渣倒在琴溪中,这些药渣仙化成琴鱼。琴鱼长不盈寸, 虎头凤尾,瘦长而身无鳞片,晒干后状如炒青绿茶。泾县人 饮茶必有琴鱼相配,或将茶、鱼一起冲泡,或饮茶以琴鱼佐 食。琴鱼虽小,味特鲜美,与茶同泡,琴鱼在清

茶俗部

山西IP茶CShanxi strong tea^l 民俗茶饮。流行于山 西地区。因茶叶放得多,茶汤特别浓苦,故名。投茶量约占 茶壶容量的一半,主要用黄大茶,外客一般不敢饮用。此茶 俗与当地水质不佳有关,唐代陆羽评定各地水质,认为“晋 水最下”。山西古县流传:“喝了古县水,粗了脖子细了腿, 要想治好病,得喝浓茶水,'当地人饮酣茶以期改善健康状 况。

茶俗部

婚恋茶俗CTea and wedding ceremonyD 婚恋用茶的 习俗。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记载少数民族婚俗:湘 西辰、沅、靖各州之蛮,男女未嫁娶时,相聚踏歌。“其歌 有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盖《竹枝》之 类也。"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嫁娶》叙述杭州婚 俗,男家送往女家定礼:“若丰富之家,以珠翠、首饰、金 器、销金裙褶,及缎匹、茶饼,加以双羊牵送。"明代郎瑛 《七修类稿》:“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 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清

茶俗部

未婚少女茶规 CTea rules for unmarriaged girD 福 建婚俗。流行于福安一带农村。凡未婚少女出外做客,不能 随便喝别人的茶水,倘若喝了,就意味着同意作这家的媳 妇。此习俗流传已久,当地认为茶树至性不移,结婚必以茶 为信物,因此,未婚女子不可随便喝人家的茶。

茶俗部

三茶(2) CThree tea customsJ 旧时汉族婚俗。?流 行于江浙一带,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 房时的“合合茶”。此俗现已不常见,但在某些地区仍有遗 风。?流行于湖南一带,指提亲、相亲和入洞房前三次所沏 之茶。媒人上门提亲,沏以糖茶,含美言之意;男子上门相 亲,姑娘送递的是一杯清茶,男子饮茶后,置贵重物品或钱 钞于杯中送还女方,姑娘收受则为心许;入洞房前,以红枣、 花生、龙眼泡入茶中,并拌以冰糖招待宾客,系早生贵子跳 龙门之意。

茶俗部

茶食CTea cakeD 指糕点饼饵等小食品。茶食一词最 早见于宋代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婚姻》:金国旧俗,“婿纳 币,皆先期拜门,戚属偕行,以酒馔往……次进蜜糕,人各 一盘,曰茶食。宴罢,富者渝建茗,留上客数人啜之。”清 代俞椎《茶香室三钞》:“宋洪皓《松漠纪闻》云:'金国旧 俗,婿纳币……先以乌金银杯酌酒,饮三行,进大软脂、小 软脂、蜜糕,人一盘,曰茶食。'按,此则茶食之名亦古矣。 又按,大软脂、小软脂下有注云:如中国(指中原,与金国 对称)寒具。蜜糕下有注云:以松食胡桃肉渍蜜和糯米粉为 之,形或方或圆

茶俗部

食茶(2) CTea for entertaining the matchmaker^ 亦 称“走媒"。旧时汉族婚俗。流行于浙江西部地区。媒人受 男方之托,向女方提亲,倘女方应允,则泡茶、煮蛋招待, 俗称“食茶”。可用桂圆干泡茶,或用三只水泡蛋,加白糖 拌和,当地称“圆眼茶”和“鸡子茶"。

茶俗部

走媒 CAct as a matchmakerJ 即“食茶(2)"。

茶俗部

茶礼 CTea for betrothal gift〕 亦称“下茶”、“聘礼 茶”。定亲的聘礼。因聘礼多用茶,故名。清代阮葵生《茶 余客话》卷十九:“珍币之下,必衬以茶,更以瓶茶分赠亲 友。"茶须细茶,用瓷瓶装成双数,取成对成双之意。女方 则将聘礼茶分赠亲友享用。以茶为礼亦取茶种“不移”之意, 寓其白头偕老。明代许次纾《茶疏》:“茶不移本,植必子生。 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 礼曰下茶。"此俗最迟宋已有之,延续至近代。清代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花花彩轿门前挤,不少欠分毫茶

茶俗部
百科相关
百科推荐